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(chú)狗”出自老子所著的《道德经》第五章。有人理解是:老天并不仁慈,只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;然而联系上下文,这种理解有失偏颇。另一种理解则是认为老子想表达天地公平的观点。通俗点说: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,不对谁特别好,也不对谁特别坏,一切顺其自然发展。换句话说,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,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(包括运气),与天地无关;天地顺其自然,一切犹如随风入夜,润物无声。

《道德经·第五章》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,原文为:
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
天地之间,其犹橐龠乎?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
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

意思是:天地不仁慈,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;圣人不仁慈,把百姓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。
天地之间,岂不像个风箱吗?空虚但不会穷竭,发动起来就更加显出它的无穷无尽。
政令烦苛就会加速败亡,不如持守虚静。


0 条评论

发表回复

Avatar placeholder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